中国储罐网欢迎您
【钢衬塑储罐】黄岛殇城
发布时间:2013.12.25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中国企业家
11月22日的爆炸事故造成62人死亡,至少136人受伤,财产损失巨大。自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以来,这是中石化—这家中国央企,对黄岛伤害最深、也最惨烈的一次。在旅游胜地青岛,黄岛区缘何成为一个石化基地,最初的风险又是如何埋下的?
地方政府、央企、石化三者的结合造就了巨额财富,却最终点燃了居民的恐慌,撕开了黄岛发展化工产业和城镇化进程的伤疤。
文_本刊记者 田青 编辑_ 袭祥德
【《中国企业家》】“昔日海景房,如今愁断肠。”11月22日黄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发生后,家住黄岛区油港二路的蒋先生如此感叹。在黄岛,他的“海景房”被来自四面八方的输油管线缠绕着,小区地下及附近至少有11条输油管线穿过,其中不乏与市政管网重合的。
自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以来,这是中石化—这家中国央企,对黄岛伤害最深、也最惨烈的一次。11月22日的爆炸事故造成62人死亡,至少136人受伤,财产损失巨大。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仍难以平复这块土地的伤痛与怨言。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对这家央企的情感都变得复杂。
作为青岛市的一个市辖区,黄岛过去30年的开发相当成功。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供给本刊的一份资料显示,2012年黄岛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24.1亿元。黄岛区以占青岛市4%的面积,创造了青岛市1/5的生产总值和实际到账外资、1/4的工业总产值。
石化行业无疑是黄岛经济狂奔的推进剂。2009年至2011年,石化产业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比例分别为28.5%、31.6%、40.9%。逐年大增,地位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仿佛给这片土地装上了拉链,不断有新的管线和市政管网在铺设,市民对周围三天两头的开挖和填埋已经习以为常。
最初,黄岛居民担忧的仅仅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烟雾粉尘、耸立的油罐,直到11月22日一声巨响,他们才意识到,除了空气,脚下的土地中也埋藏着巨大的危险。如今的黄岛石化区,地下已织网般密布着天然气、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气等管线60多条,而且仍有原油、丙烷等10多条管线在建设之中。中石化此次爆炸事故初步查明原因即为,原油泄漏导致油气混合气体进入旁边的市政管线引起爆燃。
事故第五天,中石化称管道储运公司负责人被停职检查。同一天,中石化启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排查各类管网隐患。11月30日,爆燃事故现场指挥部决定,启动黄岛石化基地周边区域安全和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启动对黄岛石化基地重大功能调整的规划修编。
过去30年,石化行业改变了黄岛。一声巨响之后,这个近300平方公里的岛屿再次被改变了。
从平静到恐慌
11月30日早上,中石化黄岛输油管线爆炸一周后,几百名黄岛老城区的居民来到黄岛开发区政府门前,要求政府对爆炸点附近的居民区拆迁。他们坦言自己的恐惧,尤其是面对了11.22爆炸的生离死别后,他们希望搬离这个“火山口”。
居民们的担忧或许可以理解。黄岛石化区有燃料油、柴油、原油、化工品、航空煤油等储罐300多个,在建的储罐近百个。而这些石化企业和高耸的储罐附近,紧密夹杂着居民区,有黄岛市民甚至称自己“生活在炸弹包围中”。
一位呼吁拆迁的居民告诉本刊,黄岛老城区是化工产业的聚集地,他们多是2000年之后随着化工项目的兴起而在此工作或居住,现在,他们不愿意继续住下去了。
众多选择离开黄岛的居民中,林江(化名)是其中之一。他是一个“老黄岛”,一个精瘦的老头。退休后老林一直住在黄岛区的北海花园小区。直至11月22日,输油管道爆炸改变了他十多年的生活轨迹。虽然没有因爆炸丧命,但老林房内严重损坏,现在不得不改住宾馆。
老林不是黄岛人,1978年山东省电力局决定在黄岛建发电厂,虽然已步入不惑之年,老林还是把孩子留在济南,自己和做基建工作的爱人一起调到黄岛,负责调度工作。
“曾经的黄岛天蓝海清,非常漂亮。”老林说,现在的爆炸点所在地,及周围的诸多化工厂当时都是一片海滩。岛上有五个自然村,每当海水落潮的时候,便有一部分海底坦露出来,老百姓趁机出岛办事,在涨潮之前赶回岛上。
当时黄岛没有成型的居民小区和商业服务设施,连通向黄岛的第一条土路也是黄岛电厂修建。黄岛电厂是这个小渔村的第一个大型外来企业,1980年,电厂建起了第一批宿舍楼,让这个平房扎堆儿的小渔村有了一点城市的味道。
黄岛紧邻海边,因是盐碱地而不适于种庄稼,当时的支柱产业是轻工业:纺织、轮胎、仪表等。上世纪80年代,这片盐碱地的地理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青岛处在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海对面就是日韩,产业转移有便利条件,而对内有纵深的沿黄区域,产品的运输和市场消化皆方便。黄岛更拥有一流的天然良港,也是因此,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黄岛港区的建设被重视。
自1980年代中石化修建第一条输油管道(即这次爆炸的东黄复线),黄岛便如宿命般与石化扯上了关系,石化不断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以“石化速度”改变着当地原始的面貌。黄岛真正的大发展是2003年之后,青岛炼化项目快速上马,大量化工企业争相进驻,人口骤增。在管道交叉密布的周围,一栋栋居民楼、商品房、旧村改造房拔地而起。
现在,随着黄岛输油管道事故发生,那段发展的黄金岁月似乎远去。“很多有钱人都选择从老城区搬走。”老林说,他明年也将离开黄岛,远赴美国。
恐慌情绪下,黄岛老城区的房地产正在遭遇“灭顶之灾”。爆炸点不远的刘公岛路南面,盐滩村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已经停建。“事故之后,黄岛的房子有价无市。”家住盈泰嘉园小区的金先生告诉记者,盈泰嘉园是中铁局的地皮,刚建时是观景房,三面观海,2002年左右市民排着队买,开发商陆续建了二期、三期,三期定价是4500元/平米,随着对石化污染与安全的担忧,如今盈泰嘉园的房价已经大跌,有的房子170平只卖到二三十万,即便如此,两年多来盈泰三期仍没有卖完。
除了地下的石油管线,更让老城区居民担忧和不安的是附近的化工厂。丽东化工和老林的小区隔着一条并不宽阔的秦皇岛路,10年前,当听说要在路对面建生产规模为年产px63万吨的丽东化工厂时,黄岛居民展开自救,通过上访、写联名信等方式试图阻止丽东化工落地,但都以失败告终。
如今,青岛炼化北侧和东侧规划中的百万吨乙烯项目更让居民忧心忡忡。居民们担心这一投资187亿元的项目建成后,会给环境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爆炸事故发生后,青岛化工产业的规划与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目前还不明朗。让当地人稍松一口气的是,11月26日中石化青岛炼化负责人表示,“项目截止到目前还没通过国家审批。”
黄岛1" height="337
石化围城
在旅游胜地青岛,黄岛区缘何成为一个石化基地,最初的风险又是如何埋下的?林江1990年代以来经历的黄岛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段历史。
1993年,老林被提拔为电厂副总,工作愈发忙碌。2000年,为配合更大的用电量,电厂开建第三期工程,投入两台机组共134万千瓦。这一年他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黄岛的人突然多了起来。
以后的几年,淮河东路、秦皇岛路以北、黄张公路以东等地化工厂陆续进入,烟囱和油罐设备建了起来。黄岛街道办一位退休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家》,那时黄岛街道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五个自然村甚至各自设有招商引资点,由村干部牵头,地方政府对完成招商引资工作的人给予大幅度奖励。
2001年,中石化与山东省及青岛市政府三方签订了“关于青岛大炼油项目合作意向书”,项目很快获批。2005年6月22日这个由中石化、山东省和青岛市共同出资设立的项目动工,总投资125亿元,年产1000万吨,并计划建成后带动下游众多产业链,最终形成发展集群。而在这个项目开工前两年,山东省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生产型外资企业丽东化工已在居民的反对声中获准落户黄岛。
上述退休人员称,这时,青岛已有把黄岛建成石化重镇的想法。当时,青岛著名的家电企业海尔、海信、澳柯玛(600336,股吧)等已进入慢速发展阶段,青岛需要一个引领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大炼油等项目获批给青岛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有黄岛区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本刊,大炼油项目落地后,黄岛引进项目的要求是必须符合大炼油产业链的配套项目,总投资2.2亿美元的高合化纤以及环海化工、韩国sk化工、思远化工、天安重交、捷润液体化工等项目相继落户。
真正把这块小渔村打上“黄岛区石化工业片区”的标签是在2004年,这一年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在引进中石化大炼油项目后,提出把青岛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石化基地”。
本刊记者走访发现,现在的淮河路两侧集中了多家化工企业:路北有庆昕塑料,路南自西向东依次是华欧、扶桑化学、联拓化工、海化纤维、富乐宁、青岛思远。另一条路由西向东依次是黄岛油库、天安重交沥青……化工厂已经包围了这个原本宁静的村落。
在政府眼里,投资5.44亿美元的丽东化工是“青岛市建立石化基地的先行性项目”,“标志着本地石化行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丽东化工的确给地方带来可观的效益。2010年,丽东化工产值约90亿元,利税2.4亿元,2011年,纳税额就已增加到20亿元人民币。
丽东化工和大炼油项目仿佛为开发区经济增长插上了两翼。中石化最大的黄岛油库、最大的炼化厂、最多的输油管道都布局在黄岛。2010年,大炼油一期产值约492亿元,贡献税收约103亿元。2010年石化产业实现产值约700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31.6%,除丽东化工和中石化大炼油项目,重质油加工中心产值约8亿元,贡献利税1.3亿元;思远化工产值约11亿,贡献税收约1.1亿元。
上述黄岛街道办退休人员告诉记者,青岛市布局炼油下游产业,以大炼油的部分产品作为主要原料,一方面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同时消化过剩产能,更重要的是能和青岛原有产业结合,如生产塑料、橡胶等合成材料的装置,为青岛的家电、电子等优势产业做配套。
也是因此,在大炼油基础上,黄岛一直在积极筹划投建百万吨乙烯项目,利用大炼油的副产品、液化石油气、乙烷、液化天然气副产品轻烃等为原料,生产的塑料产品可为同一区域的海尔、海信、三菱等企业提供原料,代替部分进口。
地方也给企业提供了很大支持。老林说,以前用电紧张,黄岛电厂第一保证的就是中石化等一类用户的用电,二类用户是轻工业,如纺织业,三类用户是农业,包括农业灌溉和照明。“一旦电量不足的时候,要限电,先把农业用户的电闸拉掉,再不行拉轻工业的,谁也不敢拉化工企业的闸。”
不仅如此,为保证企业的输电,黄岛电厂至今仍债台高筑,欠银行60多亿元。输电的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地下电缆,如为了给中石化供电,电厂使用直径较大的粗电缆,成本高达一万元一米,从电厂到中石化门口,需至少五六公里的电缆。
城镇化之痛
老林初到黄岛时,这里只有一个码头,而今石化区有原油、成油品、液体化工等码头8座,不仅如此,黄岛还在筹建捷润液体化工码头、红星液体化工码头、亿升液体化工码头、海业油码头二期、青岛炼化液体化工码头等5座码头。
而大炼油的立项、相应的一系列化工企业的引进,也导致了大量土地利用和城中村改造问题。这里已经没有昔日小渔村的模样。据当地媒体称,黄岛建成区面积为75平方公里,基建投入在500亿元左右,城市化率达到80%,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四位。
“其实,这几年,青岛市正在逐步改变原来的规划,迁出一部分百姓,但在化工区也借城中村改造建了一些小区。”老林说,大炼油对面徐戈庄小区的居民前不久刚完成搬迁,居民全部搬到了柳花泊。去年青岛市也曾下达任务,要求黄岛开工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竣工回迁10多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开工的有南岛片、东盐滩、王家港、戴戈庄等地。
城市化进程中,黄岛区也没少花心思。目前,黄岛的小区建设大概有四种方式。最早的一种是企业买地给职工建福利房,老林住的黄海花园小区,崇明岛路附近的大片小区就是电厂盖的宿舍楼;二是引入房地产代建模式,把不同村子合在一起开发;三是政府通过拨款直接参与进去。如10年前,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给张宝湾村拨款500万元用于张宝湾的农村改造。村内按照确权居住正房1:1的比例给村民兑换新房,附房2:1兑换新房。如果需要补差价,按450元/平米的价格补偿;四是由村委会自己建房,长江路街道的焦家庄即是如此。
黄岛开发30年,老林的直接体会是,现在去青岛看儿子更加方便了。曾经,黄岛开发区和青岛城区被胶州湾分隔,可谓“青黄不接”,老林回忆称,以前去青岛市区一直靠轮渡,2小时才有一班渡轮,往返一趟足足需要一天。为发展黄岛的工业,沟通青岛和黄岛,2011年胶州湾大桥通车,老林去海对面看儿子比原来走胶州湾高速还节省20多分钟。同一年,胶州湾海底隧道也正式开通。
如今,黄岛区中心的马路很宽,商场林立,已经完全找不到30年前的小渔村模样,高速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这个地方。然而这次输油管线爆炸则彻底暴露了积累多年的矛盾,乃至规划、环境与安全的欠账。对黄岛来说,消化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后果也还需要更久。
即便如此,做出离开的选择仍然是艰难的,“其实我不爱出去,我还是想待在黄岛。”老林最后说。
中国新龙储罐网网站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龙储罐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凯发k8官方旗舰厅的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拔打0510-83314370联系,以便本网尽快处理。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无锡新龙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大型滚塑聚乙烯储罐(贮罐)和大型钢衬塑防腐储罐(贮罐)、反应釜、运输化学品船用储罐、钢衬塑防腐化工设备等化工设备。
我们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更专业的钢衬塑储罐、塑料储罐信息
更多更专业的钢衬塑储罐、塑料储罐、钢塑复合储罐信息敬请浏览 凯发k8国际-凯发k8官方旗舰厅
塑料储罐、钢塑复合储罐咨询电话:0510-83314370
相关标签:【钢衬塑储罐】黄岛殇城,钢衬胶储罐,塑料储罐,钢衬塑储罐,化工储罐,防腐储罐,聚乙烯储罐,pe储罐,防腐储罐